勇敢-當我踏上夢想

2014年挪威峽灣的景色仍歷歷在目,到現在還覺得那是個曇花一現的夢,
我跟我的旅伴,Hui,
兩個女孩因為設計師的夢想而踏上北歐。
藉著不同的移動工具,從陸地到水上,
隨著瞬息萬變的天氣,情緒跟著起伏轉換。
從喧嘩到靜謐,從豔陽到霧裡。
恍如超現實般,太多的故事在這發生,對於此地更有特殊情感與深刻記憶。
窗外一幕幕都是張張明信片,每個轉彎都是不同的精采與期待。
從北歐開始,我開始踏上尋找自己的路程,
褚士瑩的那段話,讓我每走一步,就越有感觸。

「旅行的目的,從來就不是為了要發現世界,因為世界 一直都在那裡。
但是旅行卻可能讓我們因此發現一個全新的自己。」
行前總是會參考過多的建議,哪個地方值得去,那個景點不討喜。
於是每次都帶著偏見去規劃我的行程,
直到親自走過後才發現與預期有所出入或是與先前的先入為主有所違背。
喜歡一個地方的構成條件是複雜的,
拜訪時的天氣,碰到了什麼樣的人,遇到了什麼樣有趣或念念不忘的事,
才會產生好感因而喜歡一個地方。
每次出發前都會特別提醒自己歸零,一個有空間去更飽滿的狀態。
就像新生兒剛要迎接這未知的世界般,一定會有好有壞。
不管如何,每個經歷都會留下痕跡,或許當哪天我回頭想起,
早已忘記當下過於細節的情緒,而僅是想起哪個片段而已。
歐洲人為了生活而工作,而我們是為了工作而生活,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反覆再反覆這樣的日子。
「習慣」一旦產生,就會讓我們越來越沒有靈魂如行屍走肉般。
習慣同樣的生活就會因安逸怠惰而不想改變現況;
習慣某一段感情,而失去激情而逐漸平淡;
習慣他人的好,就會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於是變本加厲地貪婪。
一旦我稍有感受到「習慣」入侵了我的生活,便會湧起旅行的念頭。 「怎麼會想去土耳其?」
大多數人聽完我的答案總是會拋出這樣的問句。 「因為有太多旅人都說喜歡那裡!」「你不覺得去大家都不熟悉的地方很酷嗎?」「因為那邊有太多文化了…」
老實說,當下的我回答得心虛。
其實只是想體驗不同於先前旅行過的地方,覺得年輕應該跑得更遠,
或因為一些的虛榮,想增加地球儀上去過的點 ,
打出這些理由後我由衷感到這真得是多麼膚淺。 初步邂逅,是從背包客棧與社群網站的土耳其社團,
看了那些美得誇張的照片,以及種種經驗分享。
開始到書店的旅遊區,以為花個幾分鐘就有辦法暸若指掌,
對於才疏學淺卻深受打擊,咀嚼那些文化一字一句都感到艱澀,看得越多卻更陌生了。
每天啃著「地球的步方」,跟著上面飛揚的文字打交道成為我每天捷運上的例行公事。

非得去的堅持,就是這張仿彿外星球的圖片,
高聳的巨石,背後是五顏六色的熱氣球,多想親眼目睹電影般的情景。
我總是相信,如果你不斷想著,夢不會真得只是夢而已。 對於連鬼片都不敢看的膽小鬼,說走就走的衝動是我最有勇氣的時候,
或者是台語的”傻膽”,
因為”傻膽”讓我在旅行中找到自己些許的勇敢, 然後更接進心底那個理想的自己,
果斷且不再猶豫不決。

「有的時候,我們都比自己想像中的自由與勇敢。
可以點一杯咖啡,獨自享受悠閒的下午時光,
坐著陌生的公車亂晃,欣賞窗外獨特的叫賣街景,
然後跳下,來場刺激的冒險。
可能在某個轉角撞到嘴邊沾滿冰淇淋的小孩,又或者與善意的陌生人攀談個兩句,
其實只是替他打發等人的無趣。
永遠都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然後,義無反顧的去做出讓自己都羨慕的決定。」
一個禮拜內把所有旅行的事項清單在word擬好,
訂好了機票與住宿,一 切都進行得順利卻被爆炸案、恐怖攻擊甚至是排華行動讓心情忐忑。
過多來自親朋好友的勸告與叨念,讓我顧作鎮定不斷解釋這些都是媒體過度渲染報導,
亞洲人的未雨綢繆真得是深根蒂固的天性,但這些卻都無法動搖想要前往的決心。 「如果猶疑多過於決定,哪裡都無法去」,
這是開始自助旅行後一直告訴自己的信念,
太多人會站在自己的立場去假想這世界有多麼的危險,
即便他們沒有親身經歷,去嚇唬你原本的單純與天真,
要你狠狠得把那些陌生人都當成壞人。 「你自己一個人不怕嗎?不危險嗎?」
或許有時候是他們不相信自己也可以,又或許是羨慕我自己一個人可以,
總是一派自然的,笑笑的回答,
「 沒有所謂安全的地方,也沒有真正危險的地方,
我們無法輕易決定這個地方的安全與危險,也沒有權力去評斷那個人的善惡。」

身處異鄉,當然要比平時更提心,更自愛。
別先入為主,也別過於爛漫輕浮,
每個下一秒都是無法預料,也因為如此才顯得有趣。
就這樣連同轉機19個小時,睡睡醒醒間,
2015年8月14日清晨五點,總算抵達土耳其。

To see the world, things dangerous to come, to see behind walls, draw closer, to find
each other, and to feel. This is the purpose of life.
去體驗世界,犯難冒險,越過藩籬而貼近彼此,
去感受,這才是生命的目的。
— cited from 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 —